无缝钢管制造专项条件
C2.1 注册资金和职工人数
要求见表C-1。
表C-1 注册资金和职工人数
注册资金和全职员工人数
|
许可级别
|
||
A1
|
A2
|
B
|
|
注册资金(注)
|
≧1000万元
|
≧800万元
|
≧800万元(其中,只生产GB14976或者GB8163产品的,≧300万元)
|
全职员工人数
|
≧120人
|
≧80人
|
≧60人(其中,只生产GB14976或者GB8163产品的,≧40人
|
注:如果制造单位的二级单位制造无缝钢管,注册资金可为该二级单位的国定资产。
C2.2 专业人员
C2.2.1 技术负责人
具备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
C2.2.2 质量保证工程师
具备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
C2.2.3 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设置材料、工艺、热处理、无损检测、理化检验、成品检验、耐压试验、设备管理等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C2.2.4 技术人员
要求见表C-2。
表C-2 技术人员比例和专业
技术人员比例和专业
|
许可级别
|
||
A1
|
A2
|
B
|
|
占全职员工人数的比例
|
≧8%,且不少于15人
|
≧6%,且不少于8人
|
≧5%,且不少于5人
|
人员专业
|
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等专业
|
. C2.2.5 无损检测人员
(1) A1级许可,至少有2名Ⅱ级涡流(或者漏磁)检测人员,2名Ⅱ级超声波检测人员(限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下同;
(2) A2级许可,至少有2名Ⅱ级涡流(或者漏磁)检测人员或者超声检测人员;
(3) B级许可(管坯制造许可除外),至少有2名Ⅱ级涡流(或者漏磁)检测人员或者超声波检测人员。
注:(1)各级许可均应当保证无损检测人员持证项目满足所申请产品标准规定的无损检测项目要求,并且制造过程中每班每个无损检测岗位至少有一名Ⅱ级以上人员;
(2)在申请单位所申请的许可产品标准中,未涉及的无损检测项目,可以不配备相应项目的无损检测人员。
C2.2.6 A1级与A2级许可制造单位至少有3名理化检验人员,其中2人具备技术员以上(含技术员)职称;B级许可制造单位至少有2名理化检验人员,其中1人具备技术员以上(含技术员)职称;当理化检验分包时,应当至少有1名具备技术员以上(含技术员)职称的理化检验人员。
C2.3 生产条件
C2.3.1 厂房场地
厂房建筑面积要求见表C---3。
表C—3 厂房建筑面积
许可级别
|
A1
|
A2
|
B
|
建筑面积(㎡)
|
≧8000
|
≧3000
|
≧2000(其中,只生产GB14976或者GB8163产品的,≧1200
|
C2.3.2 生产工序
热轧钢管制造一般应当有管坯、剪断、加热、穿孔、轧管、定径、冷却、矫直、切头、无损检测、耐压试验、检验、入库等生产工序。
冷拔(轧)钢管制造一般应当有管坯、剪断、加热、穿孔、酸洗、冷拔(轧)、热处理、矫直、切头、无损检测、耐压试验、检验、入库等生产工序。
除穿孔工序外,A1级、A2级许可制造单位的上述工序均不得分包。由钢厂提供荒管时,钢管制造企业可免除穿孔工序及相应设备。
生产设备能力和加工精度必须确保钢管几何尺寸、理化性能、耐压试验、无损检测、产品质量等满足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仅对扩径、减径的制造单位,可免除不需要的工序和设备。
C2.3.3 生产设备
应当有加热炉,穿孔机,轧管机组,冷拔机(冷轧机),切管机,矫直usheb,热处理炉,耐压试验设备或者涡流检测设备,喷码设备。
注:不制造热轧管时,可不要求有轧管机组;不制造冷拔管时,可不要求冷拔机(冷轧机)。设备能力应当与许可产品规格相适应。
C2.3.4 成品保管
应当具备成品的保管条件,光管的支垫条件能保证与土壤等腐蚀介质相隔离。
C2.4 检测手段
C2.4.1 理化检验设备
要求见表C—4。
表C—4 理化检验设备
许可级别
|
理化检验设备
|
A1、A2
|
能分析碳、硅、锰、硫、磷元素的化学成分分析设备,制造低合金钢、合金钢钢管有能分析碳、硅、锰、硫、磷、铬、镍、钼、钒、钛、铜、铝等元素的化学成分分析设备、直读光谱仪或者湿法分析仪,材料试验机(能满足拉伸、弯曲试验要求的万能材料实验设备,以下同),冲击试验机,金相分析仪器并且能够保存金相照片,相应试样加工设备
|
B
|
可按A1、A2级制造单位配置理化检验设备或者分包
|
注:理化检验设备要求中没有数量要求的,为至少1台(套);有数量要求的为最少数量(以下同)。
A1、A2级许可制造单位的理化检验不得分包。
C2.4.2 无损检测设备
各级许可制造单位(管坯制造许可除外)均应当有满足许可产品检验的自动超声检测机组和自动涡流检测机组。。
注:钢管不采用涡流检测的,可不要求自动涡流检测机组。
C2.4.3 试验设备
C2.4.3.1 耐压试验设备
应当有与制造规模及产品规格相适应的钢管专用耐压试验设备,A1级许可制造单位的耐压试验设备应有自动监控功能。
注:只能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替代耐压试验时,可不要求专用耐压试验设备。
C2.4.3.2 工艺试验设备
应当有与制造规模及产品规格相适应的扩口及压扁等试验设备。